返回

长子嫡孙(科举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分卷阅读18(第1/2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二人进去之时,林行道就携着女儿坐在外间,慢悠悠的等着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后,谢珝与玄清大师便一前一后地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看得出来,谢珝的步子虽然还有些慢,却已不像之前那般费劲了。

    月朗见状便赶忙上前扶住谢珝,林行道怀中的小姑娘也扭来扭去地探出头去瞧,见女儿这般关心,林行道索性将她从自己的怀里放了下去,自己端起桌上早已泡好的茶,啜了一口,才开口问玄清大师:“不知谢小公子的伤如何?”

    玄清大师长得一副标准的出家人模样,慈眉善目,身形清瘦,看起来倒不像是似林行道说得那般只是有些交情,更像是关系颇深的至交好友。

    听闻林行道问话,玄清大师便道:“小施主的伤无碍,只是有些挫伤,贫僧这儿有些止痛活血的青玉膏,小公子带回去一盒,涂上月余便好,最好也不要久坐,以免过劳。另有一盒玉容膏,对小公子脸上的伤有奇效。”

    未等其他人开口,又拈了拈念珠,慢条斯理地补充道:“幸好未伤到尾骨,不然还要配合针灸,推拿,舒筋通络,也是个长期的修养过程,怕是要耽误小公子许多事儿了。”

    林行道听了也松了一口气,不然他就要更过意不去了。

    得到了玄清大师的诊治结果,禅室内的气氛便是一松,几人也有心情闲聊几句了。

    林行道便随意地抚了抚自己被女儿拉皱的衣袖,然后转向谢珝,开口问道:“听谢小公子是从盛京而来,不知是否有要事要办?林某可帮得上忙?”

    语气真切,无半分作假之意。

    谢珝闻言便道:“先生还是叫我谢珝便是。”说罢顿了顿,才接着道:“此番来广陵也并没有其他事,只是同表兄入广陵书院求学罢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儿,便不由得微微一笑,抬手向林行道作了一揖,含笑道:“不想却这般巧,能遇见林先生。”

    林行道也没想到,面上神色微微一怔,随即便恢复了常色,亦语气轻松地同谢珝道:“那我叫你阿珝可好?这件事我虽不能替你走这个后门,不过相关的事儿却能同你说道说道。”

    谢珝原就没指望林行道能因为自己救人这件事就将自己收为弟子,像这种学问深厚的大儒,对士林间的事更是有自己的坚持,若是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,便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,如今能得到他的提点已是意外之喜了。

    便收起多余的思绪,开口道:“多谢林先生指点。”

    林行道不在意地摆了摆手,便同他说起了书院收人之事。

    经他讲解,谢珝才知道广陵书院每三年招生一次,而且不是每个去求学的人书院都会收下的,不论你是世家出身,还是商户出身,亦或是寒门农家子,想要入书院,都得先经过入门考试。

    这考试包含了三种考题:一是帖经,二是策问,三为诗赋。

    帖经考对四书五经的熟记程度,策问考对时事的分析观点,诗赋考个人的文学修养。

    择其中优者入书院。

    至于这个优是怎么评定的,又是书院阅卷商议后的结果了。

    而被收为诸位先生的亲传弟子则又要经历一次考试,俗称复试,依旧考初试的三样。而这次的结果便是随先生们的个人偏好而定,虽然成绩依然重要,但个人偏向却占了更大分量。

    谢珝听着,不由得心道,这广陵书院收人,怎么跟招考研究生似的。

    不过心中吐槽归吐槽,听完林行道的话,他还是又郑重地谢过一遍。

    林行道闻言便道无碍,正想再提点他几句时,抬眼便瞧见了禅室门口走进来一个身影,便暂且按下心思,对来人招了招手,开口道:“知著,过来。”

    谢珝循声望去,便望见了那个身着青色直缀的少年,身形瘦削,五官俊俏,面色却有些苍白,略带病色,一双眼睛中有着与他年纪不符的深沉。

    谢珝还眼尖地看到了这少年左手背上有一块并不明显的伤疤。

    那少年听到林行道的话后,便抬步过来,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,道:“见过先生。”

    林行道闻言便点了点头,将他介绍给谢珝:“这是崔阁老的孙子,亦是拙荆的故人之子,名叫崔知著,同阿珝你年纪应当差不多,日后你们说不得还能成为同窗呢,不若认识一番。”

    崔知著?

    谢珝闻言心下微哂,他早知会在广陵书院碰到这人,却不想会这般早。

    想罢便出言回过林行道,这才转过头,勾起唇角对崔知著道:“在下姓

-->>(第1/2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