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你好,1983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三十五章 饲料秘方(第2/3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外面的鸡蛋壳软乎乎的,跟厚纸一样,一扯就碎。

    养殖的蛋鸡,不能随意溜达觅食,所以必须从饲料入手,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了,刘青山的鸡饲料配方里,除了蚌壳粉之外,还有很重要的一项,而且,他也准备马上实施。

    把蚌壳收拾回家,这玩意不用太担心,河里有都是,组织村里的娃子,采捞一拨就是。

    鸡饲料里面,还有很重要的一环,就是蛋白质的摄入这方面。

    和喂养的蛋鸡相比,散养的溜达鸡,下出来的鸡蛋,蛋黄更黄,蛋清更加有弹性。

    做熟了之后,差别就更大,土鸡蛋煎出来,那才叫金灿灿的呢。

    有专家说什么,这两种鸡蛋,营养都差不多云云,刘青山嗤之以鼻:既然差不多,那价格为啥差那么多?

    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,主要是因为散养鸡在刨食的时候,能找小虫子、蚯蚓之类,能直接补充动物蛋白,这个才是关键。

    所以,和养殖蛋鸡配套的产业,刘青山就想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:养殖蚯蚓。

    到时候,把饲料中再加入蚯蚓粉,那下出来的鸡蛋,真的就一点不比土鸡蛋差了。

    此事早在计划之中,这次运回来的材料,就有十几袋水泥,是他自掏腰包,然后打着郑县长的旗号,从生产资料站购买的。

    现在建筑材料紧缺,要不是有县长的面子,还真买不出来,

    刘青山的计划是,先修建十几个养蚯蚓的简易池子,这玩意最简单不过,就是大缸里面装上土,都能养。

    到冬天的时候,池子上面也扣上塑料布,这样就不会上冻,不影响蚯蚓的生长。

    养蚯蚓的池子,就设在自家房后的空地,刘青山找了一帮半大小子,开始挖坑。

    二尺多深就成,挖成长方形的池子,底部和周围垒上一层砖头,还得抹上水泥,防止池子里的蚯蚓钻出去。

    池子的土里,多撒点碎柴火,表面再多撒点。到时候定期浇浇水,保持潮湿,就算完事,基本没啥技术含量。

    挖池子也不用啥工钱,村里谁家找帮工,都是这样,供顿饭就成。

    在刘青山眼中的小工程,在村民眼中,那就是大工程了,所以不少人都溜达过来围观,有的还帮着干一阵。

    张杆子也跟着挖了几锹,然后就赶紧上去,蹲在池子边上,拿起小方桌上放着的过滤嘴,美滋滋地抽起来。

    这家伙,主要还是来蹭烟的。

    刘青山见状,也招呼那十几个半大小子:“都上来歇会,喝口水,会抽烟的抽根烟。”

    大伙都答应着,从池子里上来,端起桌子上面,刘金凤早就晾好的凉茶水,咕嘟咕嘟灌进肚子里。

    “青山,你这好好的,挖坑干啥呀?”

    老板叔乐呵呵地问着,他今天心情很好,俩闺女的事儿,还多亏刘青山帮忙穿针引线,所以才会过来瞧瞧。

    这事也没有啥好隐瞒的,刘青山刚要回答,就看到小老四和山杏他们,足有二三十个小娃子,呼啦啦地跑回来。

    一个个脸上都汗津津的,冲出来一条条的泥道子。

    “青山哥,俺这有六十条蛐蟮,能换多少个糖球?”

    四虎子把一个罐头瓶递到刘青山眼前,里面扭动着的,是一根根暗红色的蚯蚓,最粗的都快赶上小拇指了。

    “二十条蚯蚓,一个糖球。大姐,糖。”

    刘青山朝着一旁的刘金凤笑笑,嘴里嚷嚷着。

    三个糖球!

    四虎子咧着嘴傻笑,用脏兮兮的小手,从刘金凤那接过糖球,糖球上边带着彩条,就像个小皮球似的。

    这玩意瓷实,一个糖球,能含好半天呢。

    小娃子们都从刘金凤手里,或多或少换了几颗糖球,至于他们挖回来的蚯蚓,则被刘青山倒进一个弄好的池子里。

    含着糖球,小娃子们干劲十足,又全都跑去继续挖蚯蚓,这玩意,沟边子,柴火垛底子,还有栅子根那,有都是。

    在他们眼里,那一条条蚯蚓,就是一粒粒的糖球,谁能禁得住这种诱惑?

    “四凤,五凤,你们别累着!”

    刘金凤吆喝一声,掏出手绢,给彩凤和山杏擦擦脸,然后,又无奈地看着两个小家伙跑了。

    她心疼两个小家伙,不免有点埋怨罪魁祸,可是,想想三凤儿跟她说的配制饲料的事。

    再想想那群精心照顾的小鸡崽,在抢食蚯蚓的时候,差点全都疯了。


-->>(第2/3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