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文化前线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8章 正式上映(第3/6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的大师和艺术片导演们有的对这样的类型片深表不屑,有的总说没机会拍,其实说白了:这样的电影最难拍,它不是靠某种情绪某种场面就能糊弄过去的,它需要太抓人的创意、太高的桥段、太到位的结构、太贴合的影像,不是他们不想拍,是他们压根儿就拍不了。”

    《京华时报》对《煎饼侠》的成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:“《煎饼侠》的成功之处,或聪明之处,在于它用一个独特的创意,加入方言、小品、段子,同时又用有机的故事和时髦的电影语言把它们完美地串连起来,所产生的笑料便成了合情合景的有机物,而不是死劲胳肢人的下三滥。类型片本土化正是咱们的出路,当来自祖国各地、操着南腔北调的二逼们在《煎饼侠》里出尽洋相、看谁比谁傻,甚至蹦嗒出属于他们的“子弹时间”和“迷幻时刻”时,再专业再挑剔的影迷也会暂时忘记好莱坞大片,投入地笑一次,忘了自己,因为无论好莱坞大片有多好看,也看不见我们自己。”

    《文汇报》除了对电影大唱赞歌外,对演员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:“《煎饼侠》的几位主演在电影中的表演特别出色、特别自然。最让人意外的是柳亦菲,她是这部电影的一大惊喜。最开始听到柳亦菲扮演的是卖煎饼的女群众演员,我是怀疑的。柳亦菲长得太仙,长得太大家闺秀,根本不像卖煎饼的女孩。等到看完电影,我被她的表演说服了,她突破以往神仙姐姐形象,素颜出镜塑造了一位坚毅顽强、勇敢善良的女群众演员,将杜潇潇那种外表柔弱,骨子里却带着坚韧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。”

    《华西都市报》另辟蹊径,主要评论这部电影的亲情:“电影是造梦的艺术,电影往往是导演内心幻想与渴望的投影。父母离婚给了斯皮尔伯格很大的打击,让他觉得自己被父亲抛弃了。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,父亲往往是缺位的,不过在他的电影中,对于父爱的渴望同样有很多表现,比如在《eT》中小艾略特偷偷闻父亲留下来的衣服。《煎饼侠》表面上看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,实际上是关于内心渴

-->>(第3/6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