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拼搏年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8章 捞上来个醋碟(第2/3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吕建仁扔下铁锨,喊上吕冬取了两张渔网和几个自制水袋,直奔北边河堤。

    俩人选了前晚差点决堤的那段河道。

    上了三角大坝,吕建仁常年打渔逮兔子,经验丰富,指了下北侧的平缓区:“这地水流慢,绝对有鱼!网空没事,等等再下。我往北去,你在这。”

    吕冬低头看了眼,水位下降明显,北边无数沙袋堆成斜坡,完全看不到里面的铁鸡笼。

    岸上基本空了,灯和线缆应该让铁叔收了回去,光剩下两根长竹竿。

    平缓区里不少水葫芦,等吕建仁去了北边,吕冬拿来竹竿,将水葫芦挑走,竹竿下水一动,有东西噗通跳出水面,看上去不是鲤鱼就是草鱼,个头还不小。

    可能水葫芦上蚂蟥太多,吕冬取回竹竿,带上来两条小指头大的。

    吕冬用千层底蹬下来,踢到太阳底下暴晒。

    据说早年间闹饥荒的时候,村里人将这玩意晒干做熟当吃食。

    比起穷到吃大闸蟹的那些地方,更为艰难。

    吕冬顺好渔网,耐心等,刚挑走水葫芦,可能惊动了水下。

    水非常浑浊,看不清下面是啥情况,等了七八分钟,吕冬站起来,撒出了网。

    虽然从十二三岁开始,他就跟着七叔撒网叉鱼,但回来后还没碰过,这一网没完全撒开,准头还算不错,渔网落在平缓区里。

    等网沉底,吕冬抓住拴在手腕上的绳子,缓缓往上拉网,绳子绷紧之后,手上的感觉告诉他有货!

    渔网一尺一尺拉上岸,出水的瞬间,吕冬眉毛挑起,夹杂在铅坠之间的,是鱼!

    吕冬提网上岸,开网捡鱼,先扔夹带的石头和垃圾,再拿鱼。

    最大的是条草鱼,手掂可能二斤多;有两条黄色的嘎牙鱼,身侧背上有三根尖刺,扎一下非常疼。

    再就是几个蚂蟥。

    吕冬把鱼装进水袋,蚂蟥扔堤上接受阳光洗礼,两个水袋丢坝南侧水里,水袋的绳子拴在堤外侧树上。

    顺好网,坐在坝上,又等了起来。

    两个巡河的兵哥哥这时走过来,看到吕冬打渔,好奇停下。

    其中面庞黝黑的一个,用脚碰了碰暴晒中的蚂蟥,随后又蹲下来拿起看了眼。

    吕冬笑着打招呼:“兵哥哥好。”

    这比较新奇的称呼,让两位兵哥哥笑了起来,礼貌回道:“你好。”

    面庞黝黑的那个带着南方口音,问吕冬:“晒干入药?”

    “入药?”吕冬没想过这种事:“能入药?”

    这位兵哥哥又说道:“能啊。我们驻地附近有中药市场,我在里面见过。”

    吕冬想了想,问道:“他们收?”

    “不太清楚。”兵哥哥笑了笑:“我没问过。”

    吕冬有所猜测:“能问下你们驻地在哪吗?”

    兵哥哥说道:“泉南西市场那边。”

    吕冬知道这地方,泉南市最大的综合类批市场,哪怕曾经到了2o19年,在周边地区仍然屈一指。

    “谢谢。”吕冬道谢。

    “不客气。”两位兵哥哥继续巡河。

    吕冬再次下网,第二网偏了一些,进了激流区,但他及时拉了回来。

    七叔确实经验丰富,这地是个鱼窝子,第二网上来条大鲶鱼。

    跟后来一落千丈不同,现在土鲶鱼是热门鱼,肉多油多没乱刺。

    因为兵哥哥的话,捞上来的蚂蟥,吕冬全都扔到太阳底下暴晒。

    太阳升高,有网有闲的人,纷纷拿着网来到河上,从闸口东侧,到吕冬这边,打渔的有七八个。

    水大鱼多,吕冬收获不错,接近中午时,有十来斤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特殊时期,放到平时,运气逆天。

    离开前,吕冬撒了最后一网,这一网又偏了,落进激流区里。

    水位虽然下降不少,但水势仍然很急。

    渔网被冲偏,吕冬手上力,拽着绳子拖回来。

    拉网上岸,网里没鱼,却有个苹果大的浅口碟子,吕冬抹去泥污,碟子花样古朴,白瓷质地,底上有花。

    翻过来,碟底有款,四个繁体字,学渣吕冬只认出第一个字是王。

    好吧,这字简体繁体一样。

    “古董?”人穷志短,吕冬难免幻想。

    七叔提着渔网走过来:“啥玩意?”

    吕冬晃了晃:“网上来个碟子。”

    七

-->>(第2/3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