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公子撩妻 卷三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章(第1/2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景仁帝走到窗边,望着窗外一轮明月,不知在思量什么。半晌他才徐徐地叹了口气:"把甘泉宫的那方青铜饕鬄鼎抬过来。"

    甘泉宫十分偏僻,当年熹明皇后和儿子被隋帝厌弃,为避纷争,主动搬去了甘泉宫。景仁帝也不喜这宫殿,甘泉宫如今只做堆放杂物之用。他一声令下,不到一炷香的功夫,就有五六个侍卫把甘泉宫的那尊一人多高的青铜鼎抬了过来。

    他遣退众人,绕着青铜鼎转了一圈,又慢慢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隋帝厌憎老三,常对他苛责打骂,老三不到十岁的时候,有一回被他打的摔倒在地,后背磕在这正在燃着的青铜鼎上,从此背上就多了一个饕鬄纹状的疤痕,用再好的祛疤膏也消不去了。传闻说老三那次伤的极重,连接好几日高烧不退,人差点没了。

    这样的宫闱秘事,就是宗室之中知道的人也极少。景仁帝难得露出感怀神色,不由伸手抚上青铜鼎上的花纹,眼底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。

    他立在大鼎旁边静静看了会儿,突然跟内侍吩咐:"去把画师找来,问问他,这青铜鼎上的饕鬄纹可能拓印下来?"

    画师很快请来,这纹路形之粗犷朴拙,纹路倒是不复杂,画师很快就拓印好呈给他。

    景仁帝遣退众人,亲自写了一封书信,把书信和拓印好的饕鬄纹样都放进漆好的信封里,他把信封交给心腹内侍:"传给长义皇弟,再命人把老三近来的活动踪迹口述给他,让他凭着这纹样和他近来的踪迹,试试看能不能寻到人。"

    顾星帷和太子都铩羽而归,此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,长义郡王最得他疼爱信重,这事儿得长义来办,他才能安心。

    景仁帝这番谋划自然是好的,但他千算万算没料到,长义郡王这时候居然病倒了!

    他腿上不慎落了新伤,伤口化了脓,但是家里几个儿子都在外当差,一时半会赶不回来,家里能做主的只剩下王妃和永宁服侍。永宁眼看着天气炎热,只怕对伤口更为不利,就当机立断地命人抬着郡王到了山中一处小别院,她为了尽快给郡王瞧病,也就带了一个太医,几个侍女和三五十护卫,身边的人手并不多。

    朝廷令官赶到的时候,郡王妃见郡王一直昏迷不醒,已经到庙里斋戒祈福了,所以别院里能做主的只有永宁一个。

    令官见郡王昏迷不醒,也不敢把事情原委和盘托出,只能把书信交给了永宁。

    永宁见是皇伯父传来的书信,不敢耽搁,忙拆开信封细读了一遍,又仔细看着那个饕鬄纹,越看越是心惊肉跳。

    前太子居然在登州?这饕鬄纹居然是前太子身上的?

    小郡主给吓得不轻,但她还晓得轻重,当即命人传信给自己大哥。她觉着有些熟悉,又仔细想了想,终于想起来,她和沈语迟是讨论过这个饕鬄纹,从沈语迟的话里得知,她应该也见过类似的饕鬄纹!

    她当然不可能脑洞大到直接猜出前太子就在沈语迟身边,只是想着沈语迟也许能提供什么线索,她想了想,干脆给小姐妹也写了封信,一边问她有没有在哪见过这个饕鬄纹,一边很够意思地提醒她最近出入要小心。当然,她也够伶俐,里面半句没提前太子的事儿。但即便如此,就能保证不泄密了吗?

    这也是她打小被郡王呵护的太好,没经历过什么风浪的缘故。倘她有些阅历,就该知道这等机密绝不能外传,对外连提都不能提一句的。

    她在山中和沈语迟时有通信,就指派了常和沈语迟联络的侍女,把书信交到她手上。

    这侍女常来沈家的送信传递东西的,一路上倒也无甚阻碍,顺顺利利地就把书信交到沈语迟手上。

    沈语迟看信上还有火漆密封,她还纳闷永宁搞什么鬼呢,弄的这么神神秘秘。

    待到拆开信一看,她立时坐不住了。

    虽然永宁信上没有直说是什么事,但沈语迟作为唯一的知情人,岂能不知道她为什么提到这个饕鬄纹?

    朝廷查到裴青临头上了?裴青临会不会有危险?永宁怎么会知道此事的?

    沈语迟心里砰砰乱跳,当即琢磨着要怎么告诉裴青临这件事,也好提醒他早做准备,到时候要跑还是要投降,总得有个章程啊。不光如此,永宁向她求证饕鬄纹的事儿,她也得想个法子搪塞过去,先争取拖延一时。当然,她提醒裴青临的时候,绝对不能把永宁牵扯进去,人家永宁好心提醒她注意安全,她不可能把人家给坑了啊!

    她人生第一次产生世事

-->>(第1/2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