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九州风云录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四十八章 锦帕(第3/11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    《礼记》是书院传授课业必学典籍,父亲董士贤对这本典籍也很是推崇,尤其是这第四十二篇。

    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…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……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……”

    董相林有气无力地读着文章。之所以出声,是为了让爹爹知晓,自己在秉烛夜读。

    为了让爹爹舒心一些,他董相林还是很动脑筋的。

    除了书院的先生夫子,董士贤还亲自给自己的儿子讲解过这篇《大学》,不过在董相林看来,爹爹所言,与书院的老夫子讲的没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连他董相林都会讲了,什么“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”这三纲领,还有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、齐、治、平”这八条目,旨在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,而治人是为了治国平天下。

    董相林就是想不明白了,他董相林和治国又有什么关系呢?书院里那么多人,天下读书人又那么多,又有几人能成为人上人呢?大多是人不都是治于人么?就连他,身为城主的儿子,也不能继承城主之位,这城主之位,不还是蜀王说了算么。

    董相林问过爹爹。

    爹爹没有回答他,而是问他,若是有一天爹爹不是城主了,你董相林能做些什么?

    董士贤看着自己的独子,却想到了自己,读书半生,为的又是什么呢?

    是自己的富贵荣华?还是治下黎民?又或者是为王上分忧?

    又或者,皆有吧。

    董相林不是没想过自己的将来,可是有这么一位城主爹爹,很多时候他想想也就过去了。

    想那些做甚!

    放下手中所读之书,董相林起身听听屋外,没什么动静。

    蹑手蹑脚走回自己书案前,他悄悄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,快翻了起来。

    手有点哆嗦,喉咙有些干,窗外有一声响动,

-->>(第3/11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