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也是轻淡傲然,鞠了一礼,又正色道:“只是学生认为,此等愚夫之论,近日已是甚嚣尘上,越传越烈,”
“甚至如今市井之中,百姓遇事,多是只知求仙拜神,长此以往,必定祸延连绵,遗毒甚广。”
“学生心忧,胸中不忿,不吐不快。”
在场之人,除了那几位年长的文士,都是白麓书院的师长。
其余人都是他的同窗,大家多是志趣相投。
边上一个与他相熟的同窗友人道:“徐兄所言不错,其实非止是如今,也不仅是在吴郡,”
“当今天下,佛道之流盛行,寻仙求道之人不绝,不仅不思学有所成,为国效力,甚至抛家弃口,只为寻那虚无缥缈之事。”
又有人接口道:“不仅是佛道之流,还有法墨阴阳那些不知所谓之人,学而无术,不走正道,不讲仁义,以种种邪说蛊惑世人,其流毒之甚,更甚于佛道。”
“这些也倒罢了,虽是走上了邪道,毕竟也都能称一声文人,那些粗鄙武夫竟也能称家道子,堂而皇之的以兵家自称,还与我儒门大贤并立于朝堂之上,何德何能啊?”
“对对!要我说,圣皇英明,就应当罢黜百家,独尊我儒门。”
“有我儒门众贤,礼定天下,以仁义教化万民,令天下人人皆知礼明义,以仁待人,何愁天下不定,大稷不兴?”
众学子越说越兴奋,话题却早已经偏离了最初的方向。
那几个年长文士面上神情各异。
其中多是点头抚须,称赞有加。
却有两人相视一眼,暗自摇头。
一位便是那长髯老者。
一身朴素青袍,长髯垂胸,气度沉凝,正是此次送行宴的主角,白麓书院的前山长,李东阳。
是南州文坛泰斗,天下闻名的大儒。
另一位头稀疏,形貌高古,稍显老态,名为戴幼公,也是与李东阳齐名的名士大儒。
那黑须文士注意到两人
-->>(第2/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