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说过的。
当朝的公侯,虽与国同休。然自当今天子登基,有心削藩收权,创前所未有之盛世。
因而便有意识疏离勋贵一方,扶持并重用,类似于晁景等文人、士子。
然天子在削藩的过程之中,显然低估了对手,也高估了自己。三镇诸侯清君侧之名,直接举旗造反。
而伴随着天下局势逐渐崩坏失控,天子这才现,他以往所重用的人,显然并不足稳定是不是扭转当前的局面。
因而万般无奈之下,只能启用、并重用,之前他所刻意疏离的勋贵。
合骑候等武勋的启用,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。
然正所谓是有得必有失。
朝廷之上的位置就这么多,眼见勋贵一方得势,以晁景为的既得利益集团,自然是大为的不满。
然就像刚刚所说的,他们又没有替代勋贵的能力。
因而也只能隐忍不。
不过隐忍,不代表他们什么也不做。
相反,他们比以往更加团结,也更加关注、重视这勋贵一方的一切。
尤其是可能、即将被重用的那种。
于是……奉祀侯,便被他们盯住了。
事实上,之前所提到的那位吴皋的老部下之子所以在不久前登门,多半也是出于此。
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嘛。
在这种情况之下,但凡奉祀侯府一方,做出一丁点不合乎以往之举动,尤其可是可能被重用的奉祀侯以及吴皋的一些行为,都会在那些人的眼中被无限的放大。
到时候,就像是之前奉祀侯所说的一样。
一旦被人察觉到了什么,并顺藤摸瓜,窥探到了他们究竟是在找什么。到时候,直接捅到天子那里。
天子一旦开口了,那还有他们奉祀侯一脉什么事吗?就算是天子在其后肯补偿他们,又能补偿多少?
这也是奉祀侯之前明知此物重要,但在收到了下面的汇报之
-->>(第3/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