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下,文章的作者呢?总不能对外说,是殿下你前世所作吧?”
哎,为啥我刚抄一篇文章,就立刻被看了出来,不是我写的呢?难受香菇。
“咳咳,这是一位名叫荀子的前辈所著,这位前辈即精通于儒家之道,又擅长法家的学问。可以算是学贯两家。”
恩,这么说没毛病。荀子本人是大儒,可他最杰出的两个弟子,韩非子和李斯,却都是法家的巨头。。。
“只不过,前辈高人,不喜名利。所以,才不是很有名。”
半晌之后,栎花接受了熊岩的说法:“那么,殿下这一次,想要干什么呢?”
在栎花看来,即便静妃娘娘关系很硬,手段很强,可这种质量的好文章,又能藏有几篇呢?这一次拿出来一篇,一定是有大动作了。
“最近一年多来,我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想过的事情,内心之中,也就有了一些想法。”
闻言,栎花微微点头,静静地等待着下文。
“对于绝大多数的大楚百姓而言,改变命运的机会,只有两个,一个是从军,一个是科举。而从军,也是需要天赋的。”
“相对而言,还是科举更加亲民。只需要笔墨纸砚,便可学习,便可参加科举。”
“但是,虽然朝廷一直在降低科举的难度,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还是太难了。”
“所以,我决定写一本的内容,就是关于学习方法,科举心得的。每月一期,或者每半月一期。”
“到时候,大家互相探讨,学习效率,肯定会越来越高。如此,每年考上童生的,也肯定越来越多。”说着,便看向了栎花。
“殿下,这个想法很好,但可实施性不大。科举心得,学习心得,谁会往外面说呢?”
“这些知识和经验,是可以用来流传子孙,作为家族底蕴的。即便有,也是藏得紧紧地,非嫡子不传。”
“甚至,在大楚很多地方上的世家,都是世世代代读书科举。他们的内部
-->>(第3/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