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这里,荀易并不惊讶。能考中进士的,准确的说,是能够在三十岁之前考中进士的,八成都拥有类似的经历。
“十三岁之时,发现反贼,乃是首功,因为宗室出身的缘故,被封为宜城子,实封。”
实封?这有点不合理,不过,宗室出身,也能说得过去,有点儿巧了,荀易想到。
“十六岁,成为代监察御史,发现反贼,首功,被封为宜城伯,实封。”
“十九岁,考进士位列一甲第三,探花郎,二十岁前往洪涛县任县令,又发现了有人造反。”
一个又字,充分说明了荀易此刻的心情。回过头来,再来看看熊岩这几年的经历,便很容易的得出了一个结论:
那就是熊岩早就知道了林家要造反,所以,之前的一切举动,都可以从这个角度,完美的推理出理由。
一步步的削弱林家,才使得林家不得不反,否则,林家很有可能继续潜伏下去,而不是直接造反。
右手拿着资料,荀易左手便开始了演算天机。算不清楚熊岩,还能算不清楚这群早就已经凉了的反贼?
慢慢的,荀易便点了点头,一切都已经很清楚了。同时,便拿出了一份名单。
这份名单,不是别的,正是皇室这一代的诸位皇子、公主们的名单。
这种东西,一般人肯定是搞不到的。可荀易不是一般人,他出身茂林荀家,乃是真正的与国同休。
更何况,他还是嫡长孙,未来的国公继承人,连大皇子、二皇子等人,见面之时,都能谈笑风生。
“巧了,九十九皇子,也叫熊岩。更巧合的是,九十九皇子和岩兄的年纪,几乎是一模一样。不过,这也说明不了什么。整个大楚,叫这个名字的,即便没有上万人,一两千总是有的。”
想到这里,荀易自嘲一笑,究竟是不是,接下来一算便知。
忽然,一直以来都很淡定的荀易,便吐了一口鲜血。
就在刚才,他演
-->>(第3/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