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中的南京政府的军队涌入济南。
蒋介石于 5 月 2 日抵达济南,会见日本驻济南总领事西田畊一,双方达成维持法律与秩序的协议。
数小时后,福田彦助率领一部分日军从青岛抵达济南。
5 月 3 日上午,福田彦助借口中**队出现抢夺行为,命令日军开始向青白党军开火。战斗持续到 5 月 5 日,日本人控制了商埠区,而青白党军队则退回旧城。
日军进入济南后,屠杀百姓万余人,并且将青白党外交人员蔡公时拷打致死,史称“济南惨案”。
5 月 7 日,在新一批人数为 2ooo 人的日军抵达济南后,福田彦助向青白党军队出要求其投降的最后通牒。福田彦助没有得到日本军部或内阁的授权就再次对济南实施攻击,开创了军事指挥官未经日本当局授权就在中国进行军事行动的先例,从而为三年后的东北“九一八事变”埋下了危险的种子。
从 5 月 8 日早晨开始,日本大举炮轰济南旧城。在飞机、大炮、装甲车与优势兵力的结合下,日本在济南取得绝对的军事优势。
5 月 1o 日,青白党军指挥官李延年和苏宗辙率军撤出济南,但在撤退沿线,他们遭到日军的伏击。
最终于 5 月 11 日,在济南总商会和济南商埠商会的安排下,双方停火。
停火期间,日本控制胶济铁路,并继续占据济南。
随后,中日双方又在经济战线展开了交锋,日本取代英国成为中国要贸易国。
除此之外,日本也向欧美国家学习,利用庚子赔款设立了学生交换计划,但规定使用基金在日本学习的中国人,必须“誓效忠”于日本天皇!这是对中国赤裸裸的羞辱。
1928 年,注定成为中日关系的宿命之年。
秦笛在1928年月,化名“春申君”,在申报上表文章《战争的钟声已经敲响》以警示世人,可惜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凡响。
-->>(第2/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