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人仙百年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68章 匆匆二十年(第3/5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新疆。小儿子王哲28岁,在父亲死后不久,就离开家门,还写了一篇文章,跟母亲划清界限。

    根据周围邻居的反映,自从之后,就很少看见秦月下楼了。

    后来又过了几个月,秦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。

    公安局派人来查,四处走访,也没有任何的结果。最终作为失踪悬案报了上去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,很多人自顾不暇,更无心调查失踪人口。

    1972年2月,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,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访问。

    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,最后在上海表了《联合公报》,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。

    1972年9月,日本相田中角荣应*****的邀请访问中国。

    1975年,清先生病逝于台北,临终遗嘱,希望将来有一天能葬回大6。

    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,虽然政治上有些动荡,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,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,取得了无比巨大的成绩。

    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,经济展畸形。农业和手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9o%,工业极其落后。仅有的一点重工业,多为列强在华设立的修理厂以及为其提供廉价原料、半成品的矿山和工厂。几乎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业,更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,钢铁工业也非常薄弱。

    正如伟人所说:“现在我们能造什么?能造桌子椅子,能造茶碗茶壶,能种粮食,还能磨成面粉,还能造纸,但是,一辆汽车、一架飞机、一辆坦克、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。”

    新中国成立初期,苏联曾提出一种设想:中国的工业化可以考虑采取“经互会的方式”,即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定范围内分工合作,实行一体化生产。

    但是,新中国领导人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,做出了建设“完整的工业体系”的决定。

    具体说来,我国要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,力争做到能够自主生产足够的、主要的原材料;能

-->>(第3/5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