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贵妃让朕偏头痛 卷二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4章(第1/2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"只是不知当年发生了什么,别夏的后人竟没有顺利拿到迦陵镜。"

    萧逸拧眉沉思,斟酌着道:"若是这样,那他们之间应当有可以验证对方身份的信物,毕竟物是人非,忠也好义也罢,都是父母辈的事,与他们而言,彼此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。"

    秦莺莺说:"我曾经在古籍中研究过迦陵镜,各地方的形制虽有差异,但总体来说都会在镜心凿破孔,我猜测别夏留下的那枚迦陵镜很有可能会有多处破孔,而缺失的部分就在军中旧部的手里,他们主仆会拿着各自信物相认,若是能拼凑在一起,就代表各自是对方要找的人。"

    她顿了顿,一字一句道:"迦陵镜拼凑完整的那一天,就是别夏子女能调遣其军中旧部的时候。"

    她特意点出,且加重了语气,是想引起萧逸的注意,为她后面提出交易做铺垫。

    岂料萧逸根本没接她这茬,深思片刻,道:"这里面有一个矛盾之处。你刚才说怀疑别夏的子女调动宗府物资,这说明宗府里的细作已经认了主人,而军中力量他暂且调动不了,是因为他没有拿到迦陵镜。既然这些细作都是别夏留下的,那为什么宗府里的人认识他并火速归降,而军中却需要信物才能听其调遣?"

    秦莺莺笑道:"不愧是皇帝陛下,一问就问到了重点。"她没急着作答,气定神闲地反问:"我想问陛下,你有近臣心腹吗?"

    萧逸点头。

    "那近臣心腹之间会再分亲疏远近吗?"

    萧逸眉峰一颤,眼中划过一道精光,定定地看着她,好像明白了。

    秦莺莺道:"别夏是从宗府起家,她在朝中的崛起便从执掌宗府的那一日开始,宗府里的人很有可能是从她微时便追随在侧的,自然跟后来的军中将领有亲疏远近之分。"

    "若别夏真的留下了后代,而她在安排这一切的时候已意识到自己大势将去,那么为了子女的安全,可能并不会把子女的身份告知给所有部下,而只会告诉其中的少数自己最信任的人。这少数人或许有长寿存活至今的,或许有已死而将任务代际相传的,不管怎么样,这少数人及其后代是不需要信物来辨认少主的。而剩下的就不一样了。"

    "陛下,你听明白了吗?这里面有一个关键。"

    萧逸刚要开口,楚璇轻轻拉扯了一下他的袖子,她目光莹透,清波碧潋,看向他们两个人,按捺着激动,道:"我来说,我听出关键是什么了。"

    秦莺莺含笑看着她,刚想说:小美人,一边玩去,这不是你能搞明白的。

    却见萧逸温柔浅笑:"好,你说吧。"

    秦莺莺:……

    这脸变得也太快了吧!

    楚璇挺直了脊背,表情严肃道:"这说明别夏公主的后人在大周是有身份的。或是被寄养在有名的世家大族里,或是有固定的且独一无二的头衔勋爵在身,绝不会是东村的张三或是西村的李四,这个身份肯定是好辨认的,所以宗府的旧部才会那么悄无声息地认主。他们虽然相隔千里,但在胥朝也能听说主人的动向,一直远远看着他,等着他成年,后面的认主便是水到渠成。"

    说完,她有些紧张地看向萧逸,萧逸怔怔望着她,目光痴凝,许久,才缓缓点头,满是赞赏道:"说的一点没错。"

    秦莺莺看着这两人含情脉脉的对视,突然倾身,把头插在他们两人中间,对着萧逸道:"我们胥朝有个风俗,你有没有兴趣听一下?"

    萧逸毫不客气地把她的头拍开,冷声道:"没有。"

    秦莺莺恹恹地回来坐正,神色痴惘又有些忧郁地看向楚璇,见她全部目光都落在萧逸身上,眸若含星,熠熠闪亮,心里登时不是滋味,便想着能吸引她的注意。

    "小美人,我告诉你,据我猜测这个幕后黑手极有可能是你外公、梁王身边的人。"

    果然成功引来了楚璇的目光。

    秦莺莺一本正经道:"你兴许还很熟悉,但你绝猜不出会是他。这个人极会隐藏,也极具有欺骗性,哪怕你与他面对面,有人万分笃定地告诉

-->>(第1/2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