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够大、品相足够好,符合黄老板收购要求的完整鲜鲍,有一定的危险性。鲍鱼附着在礁岩上,退潮时才会露出水面,尤其是品相最好的鲍鱼,只有在退天文大潮时才方便采摘。
其实也可以借助潜水装备在水下礁盘上采取鲜鲍,但那样做的技术要求以及成本更高,而且更加危险,在当地几乎没必要。
趁退潮去礁岩上采鲍,不小心就会往海里走得太远了,或者因为贪心想多采几枚鲍,或者是寻找时不知不觉就忘了时间,没有意识到潮水已经涨上来。
涨潮,尤其是退大潮之后的涨潮,度很快浪头也很汹涌,假如没注意再抬头时,可能已经被潮水困在了礁石上。上涨的潮水迟早会将立足处的礁岩也淹没,而礁岩地带不适合游泳,浪涌可能会把人拍在礁石上。
海滩上的礁岩往往很锋利,上面还附着了各种贝类,就跟一排排小刀似的。就算没有被涨潮所困,采鲍时一不小心也会被割伤。而且礁岩地貌崎岖不平,攀爬时也容易摔倒,那样的话会伤得更重。
在十几年间,当地有二十多人死于采鲍,平均一年两个。其中大部分是死于被涨潮困住的海难,小部分是死于因采鲍受伤后的感染恶化。
然而黄老板并不需要为此负责,加工厂也不必提供抚恤与赔偿。因为他只雇佣了加工鲍鱼的工人,并没有雇佣采取鲜鲍的工人,加工厂只是收购鲜鲍而已。
当地居民见鲍鱼可以卖钱,便拿着铲子趁退潮时去海滩寻找符合收购要求的鲜鲍,这是一种自行为,出了意外也是自己负责。
虽然没法找黄老板负责,但当地人也不可能对黄老板有什么好印象,恨他的人有不少,而黄老板自己倒是了大财。
生动乱的时候,黄老板雇佣的当地保镖反水,工厂遭到了打砸,还有人想绑架他……这些都有双重原因。
黄老板离开曼得国后,加工厂也就废弃了,当地人就算还会加工溏心干鲍也不知道卖给谁,那东西他们也不会吃。
杨老头不喜欢管
-->>(第2/6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