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。孟思期最近就在啃读犯罪心理侧写类书籍,她也希望学以致用,能够侧写出滕飞的犯罪心理。
十岁左右的滕飞因为父亲失踪一定痛苦迷茫过,那是他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点,也许他还一直渴望父亲回家,连母亲去世前夕,他仍旧还在渴望,可能最终,他开始怨恨父亲的“不辞而别”。
但他又似乎在父亲失踪那件事当中看到一个细节,人在失踪以后,便可以永远销声匿迹,无论失踪的方式有多荒唐。
母亲病故是他人生的第二个重大转折,那一次他不单单因失去母亲而伤痛,他更痛恨那些折磨母亲的人,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冷漠,他的心理防御更强,但也更冷漠,他不会再相信任何人。
妹妹病重是他人生的第三个重大转折点,母亲曾在病逝前让他照顾妹妹,妹妹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,他们相依为命。
他写作之初,在县报发表过一篇朦胧诗,将他和妹妹比喻做两颗小树,在风雨中摇曳,他必须长高长大,保护着她。
直到她病重,滕飞产生过失去她的彷徨,那不仅仅是他照顾妹妹多年的心血,更是对母亲的承诺,也是他在这个世界唯一可以生存的港湾。
孟思期的侧写仅限于此,但是她认为不幸的人也很善良,甚至更会懂得怜惜弱小。为什么滕飞会那么冷血残忍,他内心的世界恐怕比她侧写的更为可怕。
这天,韩长林对孟思期和赵雷霆说:“你们俩去探望下滕蓉吧。”滕蓉的病还在拖着,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情况。
滕飞被逮捕,实际上韩长林的意思也很明确,让他俩去和滕蓉转达下滕飞的事情。
其实也许不需要他们转达,毕竟滕飞被捕的消息已经上了报纸,而且滕飞写的小说被封掉了,现在他的名字几乎成为了过去式。
路上,赵雷霆说,虽然滕飞还没正式移交检察院,法院还未最终审判,但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:“故意杀人的,处死刑、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
-->>(第5/8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