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天算(重生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分卷阅读7(第1/2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流民:“是你家人病了?”

    那人还是不回答,只顾埋头拾药。

    被他无视,沈盼也不气恼,用柔和的语气继续发问:“可有发热、头疼?皮上有无斑点?”

    那人愣了一会儿才意识到她是在询问症状,低声回答:“有发烧。”他回想了下病人的情况,有些无措地摇头:“其他的我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这声音带着变声期特有的暗哑,竟然只是一个少年。

    医馆的医人很快被降真请出,向沈盼一揖:“不知女郎有何吩咐?”

    沈盼指着那少年道:“请医士随他去一趟城外,为病人诊治。”

    医士面露难色: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看他不像懂医理的样子,”沈盼道,“拿药只怕是一时情急,未必对症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……”

    沈盼没给他再推脱的机会:“听闻河北有疫病出现。虽然徐州与河北诸镇相隔甚远,不过安全起见,还是请医士去确认一下。”

    城外流民聚集,若有疫情,必然波及甚广,届时城内也难幸免。虽然徐州目前出现疫情的可能性很低,但是小心一点总是不错。医士被她点醒,立刻道:“多谢女郎提醒,某这就前去诊治。”

    沈盼说:“我们随医士同去。”

    城外流民众多,苏曜并不想让沈盼接触,上前劝阻:“城外不安全,小娘子还是别去了。若是不放心,某让两个人跟去就是。”

    沈盼犹豫片刻,仍然坚持:“我还是想亲自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苏曜无奈。沈盼也许看起来性情随和,但她要是真打定了主意,就执拗得可怕。他仔细回想,记忆中,这一年好像确实有听说过疫情,只是那时他已经脱离徐州,并不清楚详情,如今也想不起当年疫病出现后的情况。

    少年听见沈盼和医人的对话,走上前来,嗫嚅了半天,却没说出一句话,最后只是向沈盼深深一揖。

    沈盼看他脸上满是泥污,命人取水,让他先把脸洗干净。

    少年洗去了污渍,众人才发觉此人面相不俗。虽然算不上姿容如画的美男子,可是剑眉星目、鼻若悬胆,即便目下身形清瘦,也仍有一股英气暗蕴眉间。

    沈盼也看得一愣,过了一会儿才问:“郎君如何称呼?”

    少年回答:“赵文扬。”

    “赵君能骑马吗?”沈盼再问。

    赵文扬点头:“能。”

    不待沈盼吩咐,苏曜已令人牵了一匹马给他。医士也很快拿了药箱出来,一行人在赵文扬指引下往城外行去。

    出城不久,他们就找到了流民在城外的聚集地。简易的棚子和草庐沿着城墙延绵不绝。每个棚庐里都挤着不少人。空气里飘散着可疑的味道。赵文扬领着医士到了其中一个棚子内,角落里蜷缩着一名妇人和一个五六岁的幼女。医士一见两人面色,便知是病人了,立刻为他们把脉。

    医士替她们诊病时,沈盼也下了车。降真本就不赞成她来,这时死活拦着不让她靠近流民们的窝棚。苏曜也紧跟在她身边,以免有人冲撞。沈盼倒没有坚持要和流民接触。她立足之处虽与那些棚子距离虽远,却足够让她看清棚内的情状。苏曜偷眼看她。因为帷帽的遮挡,他并不能完全看清她的表情,但是沈盼不时的叹息,足以透露她现在的心情。

    历经十数年乱世,这样的惨状,苏曜不知见过多少,都已经有些麻木。可是沈盼却在节度使府长大,又如此年轻,恐怕还是第一次目睹,大概会受到不小的冲击。

    不多时,她看见赵文扬从棚子里出来,便向他招了招手。

    赵文扬犹豫了一下,向她走了过来:“女郎。”

    “她们是赵君的家人?”沈盼问。

    赵文扬摇头:“只是同乡。我的家人……都不在了……”

    沈盼低声:“对不起……”

    赵文扬再次摇头,表示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沈盼明智地转了话题:“郎君举止文雅,路上我也曾听见赵君与苏队正说话,觉得郎君谈吐不俗,想必是出自诗礼之家?”

    赵文扬苦笑:“诗礼之家如何?平头百姓又如何?饥荒战乱之前,并无多少分别。”

    沈盼沉默一阵,叫来降真:“把我们剩余的钱都换了胡饼,分发给这里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小娘子,”降真劝道,“这里流民这么多,我们那点钱,又帮得了几个?”

    “能帮一个是一个吧。”沈盼轻声叹道。

    虽然不赞同,但是降真不敢违抗她的意思,嘟嘟

-->>(第1/2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